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,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、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。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,狭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仅指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,有目的、有计划、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深入实际,了解国情,锻炼自己,奉献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。社会实践活动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,是本科生完成学业的必修学分。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形式:
·政务实践。学生可深入地方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一线岗位,承担具体工作。尤其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、党史学习教育、政策宣传解读、疫情防控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。
·企业实践。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,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。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到合作社、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。
·公益服务。学生可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,在农村、社区以及青年之家等基层一线场所,开展助力振兴、扶弱助残、敬老爱老、生态环保、课业辅导、服务群众等工作,弘扬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。
·社区服务。学生可主动向村、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,在乡镇团委和村、社区团组织的统筹下,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、青年突击队等,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。
·乡村振兴。学生要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在乡镇团委和村团组织的统筹下,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、公共服务、文化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,讲好乡村振兴故事,助力美丽乡村、文明乡村、善治乡村建设。
·兼职锻炼。学生也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,主动与家庭所在地的镇团委及村、社区团组织联系,担任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,参与相关工作,积极发挥作用。
·文化宣传。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探究家乡特色文化,用好家乡丰富资源,讲好家乡生动故事,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、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,高扬主旋律、传播正能量。
·网络“云实践”。学生也可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,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,常态化开展“云组队”“云调研”“云实践”等活动,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。
